7月29日上午,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正式發布《中國綠色債券原則》(以下簡稱《原則》),標志著國內統一、國際接軌的中國綠色債券標準正式建立,對落實國家綠色金融發展戰略,推動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。
什么是綠色債券?《原則》加以明確
根據《原則》,明確了綠色債券的定義,是指支持符合規定條件的綠色產業、綠色項目或綠色經濟活動的有價證券。
同時,《原則》明確了四項核心要素,即募集資金用途、項目評估與遴選、募集資金管理和存續期信息披露。發行人為中國境內發行的綠色債券。
《原則》還明確了綠色債券的品種,包括普通綠色債券、碳收益綠色債券(環境權益相關的綠色債券)、綠色項目收益債券、綠色資產支持證券。
什么是綠色?應如何認定?
發布會上,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主任委員、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副秘書長曹媛媛對《原則》進行了解讀。
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主任委員、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副秘書長 曹媛媛
“作為核心要素之一,募集資金用途需要投向綠色,但什么是‘綠色’?可能一些非專業人士不能夠很好地去界定。因此,《原則》給予了明確,綠色債券應嚴格參照《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(2021年版)》和《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報告》——減緩氣候變化等標準。”曹媛媛指出,在2015年剛推出綠色債券時,實踐中將清潔能源、清潔煤炭也放在了第一版的綠色債券支持目錄中,主要是考慮中國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消費國情。經過7年的發展,新版《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》已經與國際全面接軌。
除了項目評估和遴選外,本次《原則》對募集資金的投向比例也有了明確的限制。過去各個綠色債券品種募集資金投向綠色的比例并不一致,此次要求100%都要投向綠色領域,與國際標準也實現接軌。
綠色債券已成為國內僅次于綠色信貸的第二大綠色融資渠道
據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副會長、副秘書長徐忠介紹,2022年上半年,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發行規模1685億元,占國內綠色債券市場總發行量的42%,占非金融企業綠帶發行量的62%,發行規模持續居全市場第一。2022年3月末,我國綠色貸款余額已超過18萬億元,增長迅速,中國境內綠色在建余額約1.3萬億元,在全球位列前列,綠色債券已成為國內僅次于綠色信貸的第二大綠色融資渠道。
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副會長、副秘書長徐忠
“綠債市場的發展需要各方合力,我們也積極呼吁相關部門在稅費優惠,差別化監管等方面給予支持,進一步提升投資者參與熱情。”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彭立峰表示,2021年6月,中國人民銀行將各銀行投資綠色債券的情況納入考核評價,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綠色債券的踴躍認購,交易商協會按季發布綠色債券投資人排名,在市場上起到了很好的宣導作用。地方政府和市場基礎設施也積極支持綠色債券發展,截至2021年末,11個省市出臺相關激勵措施,上海清算所減免50%的服務費率,為綠色債券發行人降低綜合成本。
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彭立峰
“證監會近年來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綠色債券。從數據看,截止到今年6月底,交易所市場累計發行的綠色債券一共接近500只,規模達到5059億元。”證監會公司債券監管部副主任欒偉華表示,下一步證監會將把深化改革資本市場與綠色低碳轉型有機結合,加大對綠色低碳產業的融資支持力度,鼓勵上市公司強化相關信息披露,不斷豐富完善綠色產品體系,推動更多的企業利用《原則》更好地發行綠色產品,同時也積極的開展綠色金融國際合作,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。
證監會公司債券監管部副主任欒偉華
徐忠也透露,在前期已建立的綠色金融標準的基礎上,下一步應繼續推動明確綠色債券信息披露標準,以及各類綠色項目的環境效益核算標準。同時,在創新豐富的綠色金融產品體系,完善綠色金融設施體系,強化市場價格機制的引導作用、強化企業信息披露等方面著力,切實降低綠色項目的融資成本,提高綠色金融融資的透明度,同時規范發展綠色評級,綠色評估認證體系,防止洗綠和飄綠。
來源:中國環境
Copyright ? 2019 天津排放權交易所 Ice.All Rights Reserved.
津ICP備17006934號
津公網安備 12019002000231號
技術支持:信息技術部